不要再搞“仿古一条街”

2015-11-07 14:32:18   来源:   评论:0
www.zhongguosyzs.com 中国商业展示网 来源:商业展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挑战,城市传统街巷机理被打破,千城一面,仿古街区建设泛滥。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座谈会上呼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发展之文脉,不要再搞仿古一条街。

  许多历史遗迹只剩下了名字
  单霁翔的忧虑不无道理,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中,各种遗迹惨遭破坏的命运不时充斥耳边,取而代之的是雷同的火柴盒式居民建筑,喧嚣的商业购物广场,千篇一律的马路、花坛。中国各地原本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岭南民居等,在现代城市开发中都变成“同一张脸”,丧失了原有特色。

沃尔玛被指重复收费 收费模式悄然生变 第4次石油危机利剑在悬
铁矿石指数定价大获全胜 蔡赴朝接任广电总局局长(图) 事业单位试水养老改革 北京将首建超大公益菜市场(图) 美国发现号最后一次发射升空(图) 益智:别以为人民币升值是件坏事   以楚汉名城长沙的拆建为例,其中心位置经历了2000多年都没有改变,在全世界并不多见。但是,在近几年的城市开发中,走马楼、柑子园、营盘街等等这些老街,短短几年就只剩下一个名字了。长沙许多文物古迹、具有地标价值的街区和建筑由于开发建设遭到破坏,如坡子街的福禄宫、教育街的中山纪念堂、蔡锷北路的左宗棠公馆、麻园岭的陈明仁公馆、福源巷的左学谦公馆等悉数被拆除。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城市的个性并非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然而,纵观当今祖国大地,城市中泛滥的浅薄、粗俗、烦躁和功利,使得众多的城市失去了记忆。

  长沙老城的命运在中国大地上频繁上演。老城南是南京城市的活化石,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截至2009年,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剩不到100万平方米,尚不到50平方公里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惨遭拆除,用于房地产开发;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用于建造“假古董”。

  很多城市以改造旧屋和拆除“危房”为名,把整片“旧屋区”房屋基本拆除或绝大部分拆除,照此下去,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将陷入无可挽救之绝境。

  单霁翔表示:“城市建设有两种不好的情况。第一种是改变城市面貌,建气势磅礴的大广场、豪华办公楼,打破原来的街巷肌理,大量拆除传统建筑,以旧貌换新颜的气魄来建设城市,使我们很多的城市变得千城一面。第二种是仿古街区,原来的不行,破破烂烂的,给她建得有文化特色。建唐一条街、宋一条街、明一条街、清一条街,这两种都不是我们今天的文化城市建设的方向。”

  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
  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城市的亮点,但是许多地方的传统街区却看不到传统特色,徒有空壳,所谓“保护”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赚钱。1986年北京的琉璃厂拆掉了原来明清留存下的老街,新建了一条仿古文化街,全国各地引以为榜样,许多的古城都建了明清一条街,以为这就是保护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景慧认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单是保护建筑的躯壳,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单霁翔对此有同样的解释,我们今天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建筑本体的物质要素,而且包括历史建筑遗产背后的故事,包括人文气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不仅包括静态的这些遗产的存在,而且包括保护性再利用的思考和创造;不仅包括那些宫殿、寺庙等纪念性建筑,而且包括一般市民所使用的那些普通建筑、乡土建筑等遗产,这些建筑更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包括文物本体,而且包括它所处的环境,它所在的历史街区,它周围的自然风貌。

  在王景慧看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物质层面保护其外貌,还要保护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地区“人房分离”的做法,历史街区的房子好像是保留下来了,但是人没了,它的文化氛围就变了,也就是没有了“魂”。保存的不仅是这些建筑的躯壳,还要保留它所承载的文化与生活。

  因此,王景慧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要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要保存真正的历史原物,对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要进行抢救、维修,尽量不要拆了再造。拆了重建即便形象不改,也会造成真实历史信息的丢失,遗产价值大打折扣。第二,保护的重点是外观的历史风貌。建筑的外观依原貌维修整饰,室内可以按现代生活的要求进行改善,增加必要的设施,主要是让当地的居民受益。此外,还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溪流、驳岸、古树等。第三,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这里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不能只保护那些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持社会生活的的延续,保存文化多样性。

  保护历史街区同样带来经济利益
  对于眼下在各个城市上演的大拆大建,很多人的一个理由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旧城的存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单霁翔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低碳、节能的今天,保护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保护文化遗产以往都强调社会意义、精神、道德、传承,长期以来,羞于说经济效益。但仅就经济价值而言,投入产出比是1∶8.1。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足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阮仪三举了一个例子,像上海虹口区的提篮桥犹太人避难地,当时是否拆除有激烈的争论,因为这里是上海新规划方案中北外滩所在,房地产热衷之地。2003年确定为保护区后,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组织60周年时,有一批当年避难在上海的犹太老人重返故地,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生命中那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好几家犹太籍财团希望投资于此保护与开发,我们着力于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付出了心血,也就带来了收益。

  最近的成功案例是无锡市清名桥街区的整体保护。清名桥街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运河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具有典型江南运河人家风情的“水弄堂”。

  根据无锡市规划,先“破”了原先与历史街区风貌不相符甚至会对其造成污染的企业,然后再“立”适合于古朴风貌的老宅群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依据著名设计师吴良镛教授领衔编制的《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规划详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理念被定位为“活态博物馆”,即对古运河和古建筑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让所有的建筑、水体空间和人物活动以最自然、和谐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换言之,不仅要“还原”,而且最好是“复活”历史表情。

  2009年初,古运河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清名桥基本恢复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进入街区,如重返历史:两岸民居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而大部分的现代设施被隐藏了起来。2010年世博之年,无数的游人来到这里,体味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感觉。

  从范蠡、西施泛舟蠡湖,到萧统、慧娘红豆寄相思,无锡从不缺乏浪漫的爱情故事。5月—10月期间无锡首届爱情文化创意博览会就落户清名桥。“爱情圣地”的婚庆产业链业态初现雏形。此后,南长区又开发出沿岸两侧工业遗产的厂房、仓库、办公楼等资源,大力发展与运河文化内在一致、外在协调的创意产业。

  同样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有福州三坊七巷,在这条街上每一个店家都说福建话,卖的都是三坊七巷的本地文化产品。

  此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旅游资源的同质化、空间存在超负荷、商业发展失控、居民社会结构变异、周边土地的资源过度开发、城镇生活消失诸多问题,并没有体现在清名桥及三坊七巷街区的保护及发展中。换言之,唯有重视历史文化名街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其所在城镇的综合发展,才能古为今用,延续城市发展之文脉。

相关热词搜索:一条街

上一篇:广陵新城开建“商业水街”
下一篇:24条市级特色商业街挂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