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相机品牌_宾得(PENTAX)

2015-11-07 20:08:10   来源:   评论:0
www.zhongguosyzs.com 中国商业展示网 来源:商业展示

德国相机品牌_宾得(PENTAX)   品牌简介:

宾得相机的制造商是旭光学工业公司,其前身是旭光学合资公司,创立于1919年,主要生产眼镜和放映镜头。1923年开始为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即后来的柯尼卡公司)生产照相机镜头。1938年正式改组成立旭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光学仪器和望远镜。 1951年公司试制成第一台照相机--Asahiflex,于1952年投入生产,这也是日本生产的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从此公司一 直专门从事单反相机的生产。旭光学工业公司的照相机生产虽然晚于日本的其他几家公司。但是它制造了好几个照相机的世界第一和日本第一。


发展历程:

宾得954年公司推出日本第一台带快速复位反光镜的单反相机--AsahiflexⅡB;1957年推出日本第一台用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AsahiPentax;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TTL测光的单反相机--Asahi Pentax SP;1969年推出日本第一台电子控制式焦平面快门的中幅单反相机Asahi Pentax 6x7;1981年制成日本第一台带辅助对焦机构的单反相机Pentax ME-F。这是照相机自动对焦技术的先驱。目前,宾得已被理光公司收购,合并为宾得理光。

半个世纪来,宾得单反相机的历程经历了六次换代:1954年的AsahiflexⅡ型相机为第一代,是机械手动式,装有当时视为先进机构的快速复位反光镜;1960年的Pentax sp型相机为第二代,创造了最新的TTL自动测光方式;1971年的Pentax ES型相机为第三代,开始了单反相机自动曝光的进程;1981年的Pentax ME-F型相机为第四代,开始了单反相机的自动对焦进程。1987年Pentax SFX型相机为第五代,具有AF2程式(自动对焦+自动对焦TTL自动闪光),实现了单反相机的全自动功能;1991年Z-10型相机为第六代,是世界上最小的内藏闪光灯智能变焦全自动相机,同年推出的Pentax Z-1则  宾得在Z-10的基础上于诸多方面提高了功能,如1/8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多模式的测光和曝光方式,以及内容丰富的个人自选机能,它集中了当时世界上单反相机各种最新的技术,成为最现代化的名机之一。旭光学工业公司在80年代初才介入35mm镜头快门照相机的生产。

1982年推出的首台35mm小型相机Pentax PC35AF一开始便是具有红外主动式自动对焦的全自动相机。1986年作为生产35mm镜头快门相机后起之秀的旭光学工业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变焦全自动相机Pentax Zoom200该机被评为87-88年度轻便相机欧洲大奖。进入90年代,宾得ESPIO系列35mm轻便变焦全自动相机依然独领风骚。Pentax ESPIO160相机由38-160mm4.2倍的变焦比成为世界第一台拥有超劲量变焦功能的相机。旭光学工业公司是日本少数几家以照相机生产为主的公司之一,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历史使公司含聚了一大批技术精英,促使宾得相机产品更新快,质量高,技术先进,是世界知名的照相机生产企业。


旗下产品:

Takumar 太苦马:Takumar(中国内地一般称太苦马)是朝日(旭)光学(Asahi Optical)一个历史悠久的镜头系列,大苦马时代是  宾得Z-1[1]朝日光学镜头品质超过的德国镜头成为世界一流镜头的时代,这便是PENTAX在单反机上的早期镜头,并使PENTAX称著于世的重要原因。

Takumar镜头系列可谓历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来自20世纪五十年代旅居纽约的日本摄影家Takuma Kajiwara,他是柯达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Takuma Kajiwara参与设计了早期的Takumar镜头。

Takumar镜头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处于改进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颁布了K型卡口镜头,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镜头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镜头中,仍然有部分没有SMC镀膜的镜头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

Auto-Takumar:此系列镜头的特色是实际释放快门时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选定光圈。这一系列镜头实际上在k系列机型推出后才开始使用。自动收缩光圈系统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转动光圈环选定光圈,然后,推动镜桶上的拨杆,这时自动收缩光圈装置上弦。按动快门,光圈收缩。早期的两款Super Takumar标准镜头标有Atuo Takumar字样: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Asahi Optical公司将光圈拨杆由左边改为镜头右边,镜头标识也改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使用Super Takumar镜头,快门按下后不用再手动把光圈开大,光圈拨杆变成了自  super takumar 55mm f/1.8动和手动选择开关。当开关设在Auto档或者测光开关钮处于ON的状态时,快门按下后光圈自动回到最大位置。当开关设在MAN档时,光圈动作与以前的Takumar镜头相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最早的SMC Takumar镜头。Pentax在1971年第一个在他们的镜头上使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公司市场部称是Pentax发明了多层镀膜技术,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镀膜技术实际上由美国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发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计划的太空装备上。Asahi Optical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SMC技术才用在Takumar镜头上。


品牌特点:

宾得的镜头:Takumar从早期的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机型的配套镜头开始,一直到宾得 推出K卡口系统为止,包括传奇的SMC Takumar,Takumar镜头经历了所有人间辉煌。直到今天,M42螺口的Takumar镜头仍是二手市场上的抢手货。

光学玻璃:由于宾得镜头工艺源自德国蔡司潘太康,所以其玻璃工艺与施耐德、莱茨工艺相同。也就是说,在日系品牌中,宾德镜头具有德国镜头才有的镜味,这是宾德镜头的最大亮点。而日系其它厂家镜头由于玻璃工艺问题,不得不用非玻璃材料来生产镜头。(在此所说的玻璃是一种高折射率、高阿贝数值的光学玻璃,此种玻璃只有几家有此技术,而且,美国柯达的高折高阿贝玻璃有放射性;德国施耐德、莱茨、蔡司,前苏联基辅、日本朝日光学,使用的高折高阿贝玻璃为同一技术。此外,其它镜头商都缺少这一技术!)

SMC:Super-Multi-Coated、超级多层镀膜的缩写,宾得是第一个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民用镜头上的厂商,据说是和蔡司一起捣鼓出 来的,日子是1971年,几个月后,蔡司也推出了采用类似技术的镜头,名号是T*。SMC最早应用在Takumar镜头上,此后转向K卡口镜头。到了今 天,SMC已经脱去耀眼的光环,在宾得最低端的镜头上,也能找到SMC字样。

而说到SMC,虽然宾得有数不清的牛头,但最近几年最著名的就要数三公主了,它们都属于宾得的“Limited”系列仿古镜头,包括31mm f/1.8、43mm f/1.9、77mm f1.8。虽然叫做Limited,但严格上说并不算是限量镜头,但供应量的确不高。

 

 

相关热词搜索:宾得 德国 相机

上一篇:日本相机品牌_索尼(SONY)
下一篇:日本相机品牌_奥利巴斯(OLYMPUS)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