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饼-太阳饼店-台湾老字号

2015-11-07 21:11:47   来源:   评论:0
www.zhongguosyzs.com 中国商业展示网 来源:商业展示

太阳饼-太阳饼店-台湾老字号

创立于公元 1954 年的太阳堂老店,由雷家三兄弟共同经营,第一个以太阳堂名称和太阳花标志注册登记饼铺。 太阳堂老店的太阳饼,自原料的精选到产品严格管制,绝不经手他人,讲究纯手工制造,皮薄、酥香、馅软。饼皮百多层,品尝时入口即化、口感奇佳,馅巧而不黏牙,是一块上等道地道地的台中太阳饼。创办人雷董事长认为,太阳饼是台中市特有的名产,应该将其特色及独特口感完整保存,并加以发扬光大。曾荣获多家电视台及广播公司的采访与报导的太阳堂老店,历经半世纪,始终坚持高质感、高品味路线,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爱护。

【品牌创始】

太阳堂第一代创办人是林绍崧先生(1906-1977)与林何秀眉女士(1906-2004)夫妇。目前传到第二代林义博先生(1944-)所掌管。

1950年代的太阳堂本来只是一家台中火车站附近的小饼店而已,这种规模的饼店,不但有商标概念,甚至还有企业识别系统(CIS)的概念,有商业设计的概念,这是很难得的。

太阳饼不是全新的发明,是100多年前在台中县社口一带就有人在制作,当初就称是麦芽饼,因为就是用麦芽为原料。若说100多年前的「麦芽饼」是太阳堂所发明,是不符史实,太阳堂也从未这么说过。

 说起太阳饼,它是纯手工制作,饼皮百多层,皮薄、酥香,品尝时入口即化、口感奇佳,馅软而不黏牙,每一块都是上等、地道的台湾台中太阳饼。太阳饼的来历主要是因中国人以赏月为名,先发明了月饼,后因感谢太阳公公的德惠大地,因此生产了日饼,因日饼拗口就改为太阳饼,太阳饼因此就应运而生,并演化为台湾台中的特产。
但「太阳饼」这个名字,由「太阳堂」所命名、改良,重新给予新的生命,重新包装营销,这个 credit 是太阳堂所有是着毋庸议的。

太阳堂在1950年代把这个饼引进台中市区,改良口味,重新包装,以新的营销策略,及商业设计手法。 1950年代的台湾,除了大企业外,可以说一般民间商行还没有品牌及营销广告的概念。太阳堂与太阳饼从台中火车站附近的小饼店,经几十年经营,从台中市地方性的名产(omiyage,日文、台语),变成台湾全国性知名度的名产,在台中市也出现了大量的追随者及仿效者。

【品牌历史】
阿明师是创造太阳饼的人,这一点是已列入台中口述历史官方文献中,最早的太阳饼店由魏青海先生(阿明师)于民国38年成立于北屯不过这是一家兼卖杂货的店,生意并不好,阿明师仍需下田来维持生计
 
民国四十二年左右,林绍嵌先生在亲戚所馈赠的礼物,吃到阿明师做的饼深受其美味感动,于是邀阿明师合伙开店,当初的麦芽饼也因为'太阳堂'的店名正式以'太阳饼'命名,最早在继光街与民权路口,后来因为被火烧了,移到今天自由路的店址,没想到搬了新家后生意大好,不过因为当时没有为太阳饼申请专利才有今天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阿明师儿子魏建三(阿郎师)于民国57年开设,并将父亲挖角过来,专卖太阳饼后因租约到期放弃经营,再度回去种田;在父子俩退休后,台中市的太阳饼几乎由工厂制作的机器太阳饼取代,集中在中港路及中清路贩卖.
 
民国79年,天水雅集邀请阿明师和阿郎师协助生产监制太阳饼。阿明师也在民国82年去世,其推广正统太阳饼遗志由其子阿郎师及义子林祺海先生承续师傅张树根先生创店时即和阿郎师切磋太阳饼技艺,并得到阿明师义子林祺海先生于民国83年协助 由林祺海先生于民国86年介入协助店主雷氏兄弟生产经营太阳饼

民国88年,由林祺海及阿明师孙子及几位师傅成立其他如太阳堂老铺或新高优质太阳堂,和阿明师等人的关系就远些顶多是师傅曾经在这几家店学艺过所以自由路这些店或多或少都有阿明师,阿郎师或林祺海先生的影子,哪间是正统?看各位从何种角度去看,如果觉得麻烦,就这样想;替太阳饼打出全国知名度的,是太阳堂

在访问现在太阳堂老板林义博先生时,有请教过林老板。林老板说「太阳堂」之名是当初他父母亲、颜水龙教授等多位长辈一起讨论出来的。

如果林献堂先生真有一栋房子就叫「太阳堂」,以太阳堂林家与雾峰林家的密切关系,取店号名字时借自林献堂的一栋房子名字,林义博老板虽不能确定,但觉得也是有可能的。

【店面设计】
当然「太阳堂」与颜水龙教授的「台阳画会」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太阳堂是颜水龙教授留给台湾人的珍贵遗产之一。

太阳堂虽然只是一家在台中火车站附近闹区的小饼店,但它成为台中的名产,甚至是台湾名产,台中市到处可见她的仿效及后继者。

颜水龙先生虽不是太阳堂的老板,但这家店里里外外,都有颜水龙教授的设计作品;若要了解颜水龙教授的艺术观与设计观,这家店是非来不可
太阳堂建筑物(正中间)设计亦出自颜水龙教授之手。它与附近的端容眼科诊所、中山路76号,都是颜水龙教授设计的建筑物。

颜水龙教授虽不是建筑师,也没有受建筑教育,但他却曾在建筑系担任过副教授;他中年后从事的手工艺、家具设计工作,其实用来设计建筑物绰绰有余;他中年以前在日本、法国的经历,也让他视野开阔。

太阳堂建筑物本身今天来看是平凡无奇了,因为后来台湾的建筑物流行几十年这种简单水平垂直线条组合的特色,但它在当年是最流行,最Smart的现代主义(Modernism)设计。

太阳堂当然不会是台湾最早有商标的事业单位,台湾在日本时代后就有产品有商标图案及商业设计的概念。

但是,1950年代的太阳堂本来只是一家台中火车站附近的小饼店而已,这种规模的饼店,不但有商标概念,甚至还有企业识别系统(CIS)的概念,有商业设计的概念,这是很难得的。

太阳饼不是全新的发明,是100多年前在台中县社口一带就有人在制作,当初就称是麦芽饼,因为就是用麦芽为原料。

若说100多年前的「麦芽饼」是太阳堂所发明,是不符史实,太阳堂也从未这么说过。

但「太阳饼」这个名字,由「太阳堂」所命名、改良,重新给予新的生命,重新包装营销,这个 credit 是太阳堂所有是着毋庸议的。
太阳堂在1950年代把这个饼引进台中市区,改良口味,重新包装,以新的营销策略,及商业设计手法。

1950年代的台湾,除了大企业外,可以说一般民间商行还没有品牌及营销广告的概念。

太阳堂与太阳饼从台中火车站附近的小饼店,经几十年经营,从台中市地方性的名产(omiyage,日文、台语),变成台湾全国性知名度的名产,在台中市也出现了大量的追随者及仿效者。

太阳堂包装除了可以是台湾商业设计及广告设计史上极重要的一章;其实也从营销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堂的故事也是很精彩。

当然,颜水龙先生是这成功故事里,幕后最重要的关键人物。
这座太阳花马赛克壁画,也是太阳堂的传奇故事。

它在完成后,因为管区特务的骚扰,逼得林老板决定用三夹板封住,这一封就是25年,一直到林俊成老师(颜水龙教授晚年马赛克壁画的首席助手)为了要写一本马赛克壁画的书,为了要拍照作记录,在李登辉总统主政后,台湾不再有论创作禁忌,民主化后的1989年,与颜水龙教授、太阳堂林老板决定拆开三夹板重见天日。 这座壁画整整被封闭25年。 太阳堂卖太阳饼,用太阳花做标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有人可能以为太阳崇拜跟日本有关系,因为日本国旗、军旗就是一颗红太阳。 这也是唬烂。全地球所有民族都会有太阳崇拜,因为太阳滋养人间万物,提供能源及温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太阳神。 台湾人在日本统治五十年,不可否认对太阳有特别感情;但是,别忘了,中国国民党的党徽,也正是太阳,有十二道像针刺一样光芒的太阳.........

中港路上这种奇景,长达数百公尺。这些店大概以为台湾人都是白痴智障,每家都说是本店,是正的,是总店;稍微有逻辑概念的人都看得出其中的矛盾:哪会有那么多家本店。 台湾人四百多年来都是外来政权独裁植民统治,使得台湾人的创意能力被消磨迨尽。看到自由路太阳堂成功闯出知名度,结果一堆人不思创新,只会模仿抄袭,搭顺风便车,西瓜偎大边。

这种一窝风,不只在商业营销;台湾的农民,看到今年某项农作物大赚钱,大家一窝风抢种,等到明年生产严重过剩,价格大跌,才在哭夭。养殖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台湾虽然有经济奇迹,但多是代工业,为人作嫁,专心做品牌的厂商很少。

五十年前颜水龙教授与太阳堂林老板夫妇的努力,他们五十年前创造了一个新品牌,又给太阳饼做最好的包装,是值得我们后生晚辈好好思考学习的。

 

本页网址:http://0422200012.tw.tranews.com/
店家网站:http://www.sunbooth.com.tw/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营业电话:04-22200012
传真号码:04-22202975
营业地址:台中市中区自由路二段25号

 

相关热词搜索:太阳 台湾 老字号

上一篇:裕珍馨-裕珍馨奶油酥饼-台湾老字号
下一篇:小美冰淇淋-台湾老字号

分享到: 收藏